东东正教教堂的成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最好理解为与基督教徒的其他地区逐渐分离,最终达到了1054年的伟大分裂,但其根源进一步延伸。这是关键因素的细分:
1。早期教会的根源:
*东正教教会认为自己是由耶稣基督和他的使徒创立的原始基督教教会的延续。
*在几个世纪初期,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主要的权威中心位于罗马(西),君士坦丁堡(东),亚历山大,安提阿和耶路撒冷。这些被认为是五个父权制。
*这些中心通过普世理事会进行了合作和参与神学讨论,旨在定义核心学说和战斗异端。
2。增长分歧:
* 地理和文化差异: 罗马帝国的西部和东部一半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西方说拉丁语,而东方则使用希腊语。不同的文化实践,法律和政治结构影响了每个地区的教会。
* 神学争端: 关于教义问题的差异,例如:
* filioque: 这句话(“和儿子”)被添加到西方的尼西亚信条中,断言圣灵是从父亲 *和儿子 *中进行的。东方认为,这是所有人同意的信条的单方面改变,这也改变了三位一体的神学。
* 教皇权威: 罗马主教(教皇)越来越多地在整个教会上主张了他的权威。东方族长认为教皇是“在平等中的首先”,但抵制了普遍管辖权和无误的主张。
* 礼仪差异: 出现了礼拜式实践的差异,例如在西方为圣体圣事使用无酵的面包,以及允许已婚男人成为东方的牧师的做法。
3。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和伟大的分裂(1054):
* 1054年,当教皇狮子座伊克斯(Cope Leo IX)派出了由汉德(Humbert)领导的代表团派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来解决分歧,尤其是关于使用拉丁仪式的君士坦丁堡教堂的礼拜式习俗,紧张局势达到了困境。
*君士坦丁堡的枢机主教亨伯特和族长迈克尔·塞利亚乌斯(Michael Cerularius)互相驱逐出境,以及各自的追随者。传统上,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伟大的分裂,尽管分离更像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重要的是要注意,1054的驱逐出境主要涉及特定的个人,不一定是整个教会。但是,这个事件象征着加深的裂痕。
4。后果和巩固:
* 1054年后,进行了和解的尝试,但他们没有成功。
* 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当时西方十字军解雇了君士坦丁堡,进一步巩固了鸿沟,并加深了东西方之间的敌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正式组织自己为东正教教堂,维持其独特的传统,神学和治理结构。
总结: 东东正教教堂不是在一刻就“建立”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因素进行演变,包括:
*与早期基督教教会共享起源。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政治和神学实践的逐渐差异。
*升级的紧张局势最终达到1054年的伟大分裂。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东正教身份的持续分离和巩固。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一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要欣赏东东正教教堂的复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