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使徒行传,保罗去了耶路撒冷
五次 转换后。这是每次访问的细分:
1。使徒行传9:26-30-首次访问(摘要):
* 目的: 与使徒见面。
* 事件: 他试图加入门徒,但他们害怕他。巴纳巴斯将他带到了使徒,并解释了保罗是如何在通往大马士革的道路上看到主的,并以耶稣的名义宣讲。他在耶路撒冷大胆地讲道,与希腊犹太人辩论。当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信徒将他送到凯撒利亚,然后再去塔苏斯。
2。行为11:27-30&12:25-第二次访问(救济)
* 目的: 为犹太信徒带来饥荒。
* 事件: 先知从耶路撒冷降落到安提阿,阿加布斯预言了严重的饥荒。门徒决定为居住在犹太的信徒提供帮助。他们将礼物寄给了Barnabas和Saul的长老。
3。使徒行传15:1-35-第三次访问(耶路撒冷理事会):
* 目的: 解决外邦convert依者的包皮环切术问题。
* 事件: 保罗和巴纳巴斯被任命去耶路撒冷到使徒和长者,讨论是否需要根据摩西法则割礼外邦人convert依者的问题。使徒和长者见面是考虑这个问题。经过大量辩论,彼得,詹姆斯和其他人讲话。理事会认为,外邦信徒不需要割礼,而应避免某些做法。他们与保罗,巴纳巴斯,犹大(Barsabbas)和西拉斯发了一封信给安提阿,证实了他们的决定。
4。
* 目的: 在他的第二次传教之旅中短暂停留。
* 事件: 航行到凯撒利亚后,他去了耶路撒冷,向教堂打招呼,然后去了安提阿。圣经没有特别地说保罗在耶路撒冷所做的事情。
5。使徒行传21:15-26-第五次访问(逮捕):
* 目的: 报道他的宣教工作,并提供他从外邦教堂收集的祭品。
* 事件: 保罗和他的同伴一起去了耶路撒冷。詹姆斯和长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很高兴听到外邦人中的保罗的事工。他们告诉他,成千上万的犹太信徒对法律很热心,并建议他参加圣殿的纯化仪式,以表达他对法律的尊重。在圣殿中,保罗被亚洲的犹太人认可,他们激动了一群人反对他,指责他对犹太人,法律和圣殿的教导。他被罗马当局逮捕,以防止骚乱。